实力派 国际范 平台型 产业群:透过半年数据看集聚区招商引资华丽升级
| 招商动态 |2016-06-29
一批“好、强、高”项目
集中签约增长发展后劲
30个集中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40.59亿元!更为可喜的是,亿元以上项目26个,投资主体涵盖500强跨国企业、知名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和高科技型民企等,投资领域包括无人机、激光显示、锂电池材料、含氟功能材料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高科技产业。
6月21日,集聚区半年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这次集中签约项目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投资规模实。本次集中签约的3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140.5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达到4.7亿元,无论项目数量、总投资规模还是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对比近年园区集中签约成果都是规模较大、较实的。整体结构优.这次集中签约全部为产业类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138.54亿元,分别占签约项目总数和总投资额的83.3%和98.5%。5个服务业项目也全部为高度契合园区产业提升发展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投资方实力强。这次集中签约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主体涵盖500强跨国企业、知名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和高科技型民企等。项目成长性好。这次签约项目投资领域包括无人机、激光显示、锂电池材料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高科技产业。特别是,正式签订协议的20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84亿元、年税收16.25亿元。
浙江凯蓝化工有限公司和一锂电池材料知名企业合作投资建设锂电池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人民币,形成50000吨/年电解液、6000吨 /年六氟磷酸锂、31100吨/年副产混酸等产能。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2.15亿元以上,利税5.65亿元以上。
百年品牌、知名国企哈尔滨马迭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19亿元(一期2亿元)项目,一期盘活存量企业60多亩土地,二期拟用地120亩;杭州佰强能源科技、森日有机硅、科必奇机械、大唐富怡科技等5个新项目或盘活或租用土地厂房,百余亩土地上新增投入5.5亿元。
衢州杭氧公司在去年成功产出粗制稀有气体的基础上,斥资2亿元,上马精制稀有气体装置。公司总经理毛玲玲表示,在助力园区平台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自身积极做大做强,跻身平台型企业行列。
集聚区成立以来,依托平台型企业的以商招商、依托僵尸企业盘活的重组招商、依托产业对接办、产业招商服务小组和专业招商局引进的产业招商、依托资源搬盘整合的存量招商,通过招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衢州实际的产业招商之路;招商引资工作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华丽蝶变、升级。
“实力派、平台型、国际范、产业群。”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河江以此概括“四区合一”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的亮点:成功引进项目27 个,协议引资额111.62亿元;到位资金23.7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53%;其中浙商创业创新到位资金17.0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7.66%,资本回归到位资金1.6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7.73%;一季度“大干项目、干大项目”考核中,该区招商引资综合得分位列全市第一。
平台型企业培育
招大引强继续领跑全市
工业主战场,必须招大引强。集聚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招商总量大,1-6月,招商协议引资额111.62亿元,同比增长 12.1%,其中2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10亿元(含)至20亿元项目2个、5亿元(含)至10亿元项目3个、1亿元及以上项目21个。项目质量优,涵盖500强等知名跨国企业(瑞典阿特拉斯、韩国晓星)、知名央企国企(中国物流、马迭尔)、上市企业(中兴、杭氧股份、国人通信)和高科技型民企(华越无人机、亿思达激光产品)等,投资领域包括高端电子化学品、无人机、激光显示、锂电池材料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项目成长性普遍看好。招商引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继续逆势突破,领跑全市。
什么是平台型企业?即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产业链、客户链和产业集群支撑体系,能引进或合作引进一批关联企业,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区域产业招商的优势企业。
集聚区重点发挥巨化、元立、华友、开山、晓星、乐叶、红五环等一批在各自行业内具有领军地位、具备科技创新力、市场影响力、产业整合力、招商吸引力和资本支撑力的平台型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依托巨化的平台资源优势,凯蓝公司上马锂电池材料项目,聚合环保固废处置绿色循环经济项目;依托华友集团的技术、平台、资源优势,拟与巴斯夫、苹果等国际知名巨头开展三元前驱体新材料项目合作;红五环与世界500强瑞典阿特拉斯集团合作投资建设掘进钻车生产项目等。
项目契合产业集群
国际范平台雏形显现
今年以来,集聚区新引进的27个项目中,氟硅钴产业项目8个,节能环保与装备制造产业9个,绿色食品产业3个,电子信息与智慧产业2 个,“2+2”主导产业占比80%以上,晓星三氟化氮项目、凯蓝锂电池材料项目、亿思达激光显示设备项目、马迭尔冰激凌及天然饮用水项目、农资集团高档特种纸项目等一批项目均与我市产业关联度高、集聚度高,符合我市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集群。
近一年来,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在大环境招商难度不断增加的整体环境下,在持续的境内外互动、推介、交流基础上,中韩产业园项目引进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截至目前,中韩产业合作园在建及落地项目2个,分别为投资22.3亿元的氨纶丝项目、投资22亿元的三氟化氮项目,目前氨纶丝项目主体厂房基本结顶,三氟化氮项目将于7月正式开工,计划于2017年1月投产;拥有在洽谈项目31个,项目涉及2产、2.5产、3 产等众多领域。同时将有望与韩国驻上海领事馆、上海韩国商会、上海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韩国上海文化院、韩国成均馆大学或下属儒学研究院等机构j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从文化、经济、商业等多方面营造氛围,极大提升了中韩产业园的影响力及国际化水平,有力弥补城市能级和平台等级短板,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招商项目来衢投资。
着眼主战场主平台
苦下功夫多方补短做强
新常态下,集聚区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重点围绕产业招商,从产业研究、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方面,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打开新局面。
理清思路统筹推进。2016年,集聚区继续深化产业、企业、专业、职业招商“四轮驱动”,并以此为整体工作思路,从体制机制优化、招商信息获取、在谈项目盯引等方面入手,夯实招商基础、激发招商活力、拓宽招商路径、扩大招商战果。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的16个细分产业,细化并确立“成立一个产业联盟、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个专业园区、举办一次全国性活动”等“八个一”机制,强力推进集聚区这个工业主战场、招商项目落地主平台的辐射力、影响力,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
优化调整原“1345”招商格局,建立包括1个综合协调保障组,5个区域产业招商局,3个片区企业招商组,6个部门协作招商组的“1536”立体化的招商架构。在招商引资项目前期服务、对接、洽谈等方面苦下功夫,摸着石头过河,基本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对接机制,锤炼了一支较为专业的专业对接团队,组建了一个较为职业的商务谈判小组。艾森、电动汽车项目等专案书获投资者好评,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寻求突破。去年9月,中韩产业合作园成功入选我省首批国际产业合作园行列以来,集聚区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招商与服务机构,由市委常委、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傅根友任组长,韩国晓星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文哲中担任特别顾问,产业招商和项目推进、开发建设和提升发展如火如荼。今年以来成功举办浙江国际产业合作经济形势报告会暨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开园仪式、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招商推介等5个重大活动,以国际化视角,谋求多方合作,加快产业园建设。
根据陈新书记、杜世源市长关于加快浙江中韩产业合作园的重要指示精神,集聚区开展了5次专项行动,推动与韩国相关机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全面合作。已分别与上海韩国商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上海文化院、庆尚北道省政府驻上海代表处等韩国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产业研究更精准。2016年,集聚区重点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8+8”细分产业为研究主体,强化产业研究、重点企业战略研究,加强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目前,绘制出氟硅钴锂、触摸屏、特种橡胶、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招商地图。编写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衢州市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工作方案、“电子化学品市场研究与发展对策”等报告。从战略合作研究中为招商引资寻求合作机会,对巨化、华友、开山、元立、红五环、光明、中兴通讯、统一食品等10多家知名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掌握企业投资计划,长期跟踪盯引,提前介入服务,力争更多项目签约落地。
签约项目强服务早落地。“四区合一”只是起点,分片下沉服务项目。上半年,集聚区做好28个在建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在晓星项目服务工作中,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全程帮办代办环评、安评、能评、正式生产营业执照等审批手续。重点推进艾森药业、均瑶饮品、北斗星化工、伟荣药化等一批大项目。建立巡查机制,开展日常巡查,顺利推进誉悦工场、西亚特化工、启源食品等在建项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
今年以来,集聚区已兑现8家企业财政税收奖励款合计2058.34万元。前5月,共受理各类事项14637件,承诺件1653件,其中即办件12982件,即办率88%。
